解讀新版GB5009.34-2022《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二氧化硫的測定》
標準更新情況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二氧化硫的測定GB5009.34-2022于2022年12月30日正式實施,與舊標準GB 5009.34-2016相比,主要的變化點有:
(1)修改了原滴定法為酸堿滴定法;
(2)增加了分光光度法、離子色譜法;
(3)將二氧化硫測定的范圍擴大到“所有食品”。
三種方法的檢測原理
第一法 酸堿滴定法:
采用充氮蒸餾法處理試樣,試樣酸化后在加熱條件下亞硫酸鹽等系列物質(zhì)釋放二氧化硫,用過氧化氫溶液吸收蒸餾物,二氧化硫溶于吸收液被氧化成硫酸,采用氫氧化鈉標準溶液滴定,根據(jù)氫氧化鈉標準溶液消耗量計算試樣中二氧化硫的含量。
第二法 分光光度法:
樣品直接用甲醛緩沖吸收液浸泡或加酸充氮蒸餾,釋放的二氧化硫被甲醛溶液吸收,生成穩(wěn)定的羥甲基磺酸加成化合物,酸性條件下與鹽酸副玫瑰苯胺生成藍紫色絡合物,通過測定該絡合物的吸光度得到二氧化硫的濃度。
第三法 離子色譜法:
前處理通過將試樣中的亞硫酸鹽系列物質(zhì)經(jīng)酸處理后轉(zhuǎn)化為二氧化硫,采用充氮-水蒸氣蒸餾方法隨水蒸氣餾出,被過氧化氫吸收并氧化生成硫酸,使用離子色譜儀測定溶液中的硫酸根離子。
新標準第一法與原標準的區(qū)別
①范圍:新標準的第一法酸堿滴定法適用于所有食品中二氧化硫的滴定,舊標準碘量滴定法適用于果脯、干菜、米粉類、粉條、砂糖、食用菌和葡萄酒等食品中總二氧化硫的測定。
②方法原理:
新標準酸堿滴定法:
用充氮蒸餾法處理試樣,試樣酸化后在加熱條件下亞硫酸鹽等系列物質(zhì)釋放二氧化硫,用過氧化氫溶液吸收蒸餾物,二氧化硫溶于吸收液被氧化成硫酸,采用氫氧化鈉標準溶液滴定。
舊標準碘量滴定法:
在密閉容器中對樣品進行酸化、蒸餾,用乙酸鉛溶液吸收,吸收液用鹽酸酸化,采用碘標準溶液滴定。
③測試過程:
試劑種類變化:由于檢測原理的不同,新舊標準滴定法所用的試劑和標準溶液也不同,主要是將硫酸、硫代硫酸鈉、淀粉、碳酸鈉、乙酸鉛、碘、碘化鉀替換成了過氧化氫、無水乙醇、甲基紅,同時,不再需要重鉻酸鉀標準品,但需要準備高純度的氮氣。
樣品制備變化:舊標準“樣品制備”修改為“試樣前處理”,并分為“固體試樣、液體試樣、以及半流體試樣”。
蒸餾過程變化:舊標準蒸餾時不采取充氮保護,蒸餾液收集至約200mL時再蒸餾1min即蒸餾結(jié)束;新標準要求試樣溶液保持“微沸”狀態(tài)并通氮氣蒸餾1.5h。
④分析結(jié)果的表述:由于檢測原理不同,計算公式里代入的標準溶液的換算系數(shù)不同;新標準要求計算結(jié)果統(tǒng)一保留三位有效數(shù)字。
⑤檢出限和定量限:
舊標準:取5g固體樣品時,檢出限為3.0mg/kg,定量限為10.0mg/kg;取10mL液體樣品時,檢出限為1.5mg/L,定量限為5.0mg/L;新標準:當用0.01氫氧化鈉滴定液時,固體或半流體稱樣量為35g時,檢出限為1mg/kg,定量限為10mg/kg;液體取樣量為50mL(g)時,檢出限為1mg/L(mg/kg),定量限為6mg/L(mg/kg)。
食品中二氧化硫殘留的危害
食用含有二氧化硫殘留的食品后,進入人體內(nèi)的二氧化硫最終轉(zhuǎn)化為硫酸鹽并隨尿液排出體外。食品中的二氧化硫殘留量在國家標準限量范圍內(nèi),一般不會危害人體健康。但如果超限量使用含硫類食品添加劑,則會對人體健康造成不良影響,可能會引起咳嗽、咽喉腫痛及消化系統(tǒng)疾病等,也可能會對人體肝臟、腎臟等器官造成潛在危害。